人物事迹

规划学子励志前行,心怀感恩回报家乡---城规151班吴姗姗

2019-07-17  点击:[]


吴姗姗,女,中共预备党员,青岛理工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城规151班学生;任院第十四届学生会副主席、建筑科技创新协会会长、城规151班组织委员、C-E3 LAB综合营造实验室助理员等职务。连续三学年学习成绩、综测成绩排名专业第一名;获评国家奖学金1次、校长奖学金2次、“优秀学生标兵”称号3次、“优秀学生干部”称号1次。这些成绩的取得,体现出她在专业学习与科技创新中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人生态度,在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中务实乐观、奉献社会的人生追求!

一、爱党爱国 勇敢逐梦

吴姗姗同学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大一入学就提交了入党申请书,当时的她还没有完全理解一名党员的责任与担当,经过三年的学习与成长,她以较高的思想觉悟和良好的生活作风在同学中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2018年10月光荣地成为一名预备党员。

吴姗姗出生于山东菏泽,幼年乡村的生活经历,使她对于城市乡村发展问题有了更深的体会。进入城乡规划系后,她期待有一天能用专业知识回报鲁西南这片热土,她明白只有努力提高专业水平,才能早日完成目标。自2015年入学以来,她“朝八晚十一”,每天坚持十五个小时的学习、工作,带着理工人“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精神,在竞赛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学科优势,获2017年“园冶杯”大学生国际竞赛三等奖2项,受邀参加联合国“第九届世界城市论坛”,并发表主题演讲。获第十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山东省三等奖、校级特等奖。获第十届山东省大学生科技节——“山东省大学生建造设计节大赛”优秀设计方案奖。在日常学习中,她注重实地调查研究,完成的调研报告获2017年“调研山东”山东省大学生社会调查活动三等奖1项,2018年3项入围决赛。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在扎实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她没有止步不前,而是把每一份“作业”当成自己的“作品”悉心雕琢。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她组织跨年级团队,在完成作品的同时协助老师提高低年级同学专业水平——终于在2018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中斩获佳绩,其中通过创新训练项目3项、创业训练项目3项;青岛理工大学科技创新立项累计14项。并在担任建筑科技创新协会会长期间参与申请“全国最具影响力科技社团”获通过。

她始终没有放弃对设计的热爱,设计作品《花架(屏风)》获得外观设计专利1项。大一,她以较强设计与实践能力,应聘成为学院综合营造实验室助理员,组织并参与作品展2次,以此平台撰写创业项目《产学研合作视角下的木作设计工坊》通过2018年国创。

二、社会实践助力乡村发展 志愿服务开拓国际视野

作为规划学子,她关注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以大学生团队的形式投身社会实践,希望从乡村整体发展的角度帮贫富困,解决贫困问题,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家国情怀是当代青年不可或缺的精神追求,她第一次投身家乡社会实践,是在2017年初,大二,她组建调研团队进行《菏泽市李村镇精准扶贫现状调研》,调研报告获校级寒暑期社会实践报告评优一等奖,同年申请校科技创新立项并结题,当地政府的赞赏令她备受鼓舞。大三,随着专业水平的提高,她继续投身家乡社会实践,课题《乡村振兴视角下山东菏泽乡镇产业扶贫现状调研——以菏泽市鄄城县董口镇为例》成功通过2018年国创。更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9月她参与的社会实践项目《鲁西南特色古民居群及传统村落的价值挖掘、文化传承及活化利用调研》入选团中央社会实践专项——“乡村稼穑情·振兴中国梦”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行动,她作为团队联络人,使得团队得到了地方政府最大力度的支持与协助,调研项目得以顺利开展;团队实践过程被中国青年网、大众网等多家媒体报导共计34条,团队调研事迹被巨野县电视台采访报导;她心系家乡、回报家乡的精神受到当地政府的认可。

除了家乡那片热土,她还关注其他乡村地区的教育问题,参加“千村行动”专项——“温暖心•传递爱”暑期义务支教服务队,获得青岛市三下乡优秀服务队、校优秀团队称号;参加团中央、自然资源部规划司专项——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志愿服务活动《山东省聊城市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调研,利用所学知识为季羡林故乡发展,贡献理工大规划人的力量!

在过去三个学年的寒暑假中,她共获得青岛理工大学寒暑期社会实践报告评优一等奖4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累累硕果的背后是寒风中呼出的寒气、烈日下汗水打湿的衣襟、蚊虫叮咬浮肿的脚踝……她说,她晒黑的每一寸皮肤都诉说着她用脚步丈量的每一寸土地,她喜欢坐在村民家的小马扎上听庄稼人讲述他们的故事与对未来的希望……

吴姗姗凭借出色的英语口语与组织能力,获得了多次重大会议的志愿服务机会,她在“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志愿服务活动中获青岛理工大学优秀志愿者称号,让国际友人领略中国风范、青岛风采;在“亚欧数字互联互通高级别论坛”志愿服务活动中,她担任注册中心、咨询中心工作志愿者负责人,她聪颖灵活的处事方式,巧妙解决工作中的问题;2017年2月,她更利用寒假时间远赴印度尼西亚巴厘岛进行中文教学国际义工志愿服务活动,传播中国文化,为这个美丽但贫穷的小镇带去中国的声音……

不以善小而不为,除此之外,她利用课余时间,在全国助残日“千人手语”志愿服务、青岛市二十三中外聘辅导员等其他各类二十余次志愿服务活动中都有不错的表现。

三、学生工作严谨创新 课余生活丰富多彩

任学生会副主席期间,她协助老师处理综合素质测评、创新创业、学科竞赛等相关工作,对于敏感问题她始终坚守原则,耐心与同学沟通,解决实际问题。她在职期间凭借出色的组织能力和扎实的学术功底,组织承办“筑之韵”系列学术讲座28次,接待国内外专家五十余人次。

课外兴趣就像平时工作学习生活的调节剂,她说,偶尔钢琴前弹奏一首小步舞曲,就能让心灵在“形而上”的专业视角外,细嗅灵魂的跳跃与升华。她还曾学习水彩、摄影、书法、手风琴等,这些特长使她获得校园文化活动奖项14项。

一路走来,在学习生活中她最感谢的是各位任课老师的悉心培养、辅导员老师们的耐心引导,虽然跌宕起伏但收获颇多。她希望在未来两年的生活学习中继续提高专业水平,为祖国的城市、乡村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秉承“百折不挠、刚毅厚重、勇承重载”的精神,继续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