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凤波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步入大学后,手机是不是已经成为大家爱不释手的“电子鸦片”?它正一步步侵蚀着你的神经,瓦解着你的意志,让你难以摆脱它的控制。早上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浏览下消息列表,上课玩手机、自习玩手机、回到宿舍还是玩手机,还有很多同学可以拿着手机玩个天昏地暗,甚至忘记了明天的考试。没错,你已经手机成瘾了!想知道自己是不是有手机综合症,可以问自己这样几个问题:是否找不到手机就心烦意乱,无法做其他事情?是否总感觉别人要给自己发消息,不时拿出手机看看?当手机连不上线时,是不是会焦躁不安?因为过度玩手机,是不是已经很久没有静下心来学习了?
放下手机,让理智脑助你一臂之力
为什么你会沉迷手机,我们不妨从人脑的角度来了解一下。大约3.6亿年前,为了适应陆地生活,爬行动物演化出了最初的“本能脑”。约2亿年前,哺乳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情绪,并在大脑中发展出一个独特的情感区域,脑科学家称之为“情绪脑”。直至大约250万年前,人类在大脑的前额区域进化出了“新皮层”,它赋予了我们语言能力、促进了文明的建立,这个新的脑区被称为“理智脑”。尽管理智脑在功能上更为高级,但相较于本能脑和情绪脑,其影响力相对较小。因为我们的大脑中约有860亿个活跃的神经元细胞,其中本能脑和情绪脑占据了近八成,因此它们对大脑的控制力更为强大,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的决策过程。
尽管我们深知读书的重要性,为何却常常选择拿起手机?即便只读了寥寥数页,为何又渴望通过手机来消遣时光?这是因为我们的本能脑和情绪脑驱使我们遵循“避难趋易”的本性,倾向于选择简单和舒适的任务,宁愿停留在舒适区,回避真正的挑战。它们仿佛是公司的老员工,丧失了斗志和进取心,不想做出任何改变,而理智脑则像是充满抱负的经理,尽管积极进取,却因力量单薄、经验不足,经常遭到老员工的轻视。这种大脑的结构让我们不断陷入“明知故犯”的困境。
理智脑发达的人更能抵制诱惑,当面对舒适和娱乐时,可以主动走出舒适圈,做出与他人不同的选择。就如同对于手机的正确态度,理智脑会提醒我们,爱之而不溺,用之而有节。我们要通过理智脑正确看待它的学习用途,而不是被本能脑和情绪脑支配,过度沉迷在它的娱乐功能上。回想一下,你是否每天都在不停地刷手机短视频,每天都在通过手机浏览着别人的高光时刻。英国作家罗素在《幸福之路》中提到过,即便像拿破仑那样的人物,人生中90%也都是过着非常平凡的生活,对于绝大多数人,人生中能有1%的高光时刻已是幸运。当拿我们的平凡生活对比别人的高光时刻,往往显得黯淡无光,甚至提不起干事创业或者发奋图强的决心与毅力,但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当那个被本能脑和情绪脑支配下的“鸵鸟”和“刺猬”。相反,我们可以让理智脑不断变强,从而有效驱动本能与情绪,让“放下手机去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正确方法和大量练习:通往卓越之门的秘钥
学习是大家实现梦想的阶梯,但个体在学习沉浸能力上的差异,决定了我们在社会层级中的不同位置。从宏观视角审视,那些沉浸能力较强者往往占据领导地位,而沉浸能力较弱者则通常处于从属地位。若我们渴望在众人之中崭露头角,必须锻炼这种能力,这或许正是改变命运的关键所在。然而,获得深度沉浸的能力绝非简单地放下手机、放弃娱乐,仅凭热情就能实现,它更像是一项有系统方法的技术。所谓的天才并非不可捉摸,其本质在于“正确的方法”与“大量的练习”的结合。换言之,我们之所以难以达到卓越,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的方法不当或练习不足。
“正确的方法”并不等同于单纯的重复练习,它应当具备以下特征:首先,目标需明确具体。目标越明确,注意力的集中度越高,精力越集中,技能提升越迅速。若目标过于庞大,应将其拆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其次,练习时需高度专注。短时间内投入全部精力比长时间投入部分精力更为有效,精力集中则感知更为敏锐,正如手电筒的光束,在专注模式下更为集中,穿透力更强。第三,需要获得有效的反馈。缺乏有效反馈会增加错误率,并且难以迅速提升个人能力,因此,寻求及时且有效的指导和反馈是持续进步的关键条件。第四,坚持在拉伸区练习。拉伸区位于舒适区与困难区之间,通过坚持做那些略感困难但通过努力可以完成的任务,从而跳出舒适区、避免困难区。
深入理解目标、专注、反馈、拉伸这四个要素,我们能够更容易地进入深度沉浸的学习状态,从“聚焦”走向“卓越”。当然,除了正确的方法,实现真正的卓越还需要另一个关键因素:大量的练习。老师曾经带过一名叫小林的同学,开学之初成绩平平,但他喜欢在课后刷大量的练习题,以检查自己掌握知识的程度,这个习惯持续了三年,用掉的笔芯已有上百根,最后成功考研到哈尔滨工业大学,并凭借在校的出色表现获得了“青岛市千名优秀大学生”的荣誉称号。成功的秘诀并不在于天赋,而在于后天的勤奋练习。因此,我们应当经常审视自己的练习量,全力以赴而不是浅尝辄止。
深度学习:让你更上一层楼的关键所在
学习并非没有捷径,找到好的方法可以让我们的学习事半功倍。提升学习力的一个重要模型就是“学习金字塔”理论,听讲、阅读、视听、演示等被动学习方式的学习内容平均留存率分别为5%、10%、20%和30%,而通过讨论、实践、教授他人等主动学习方式的学习内容的平均留存率可提升至50%、75%和90%。在和同学们分析成绩的过程中,经常会有同学和老师反馈“我感觉自己明明会呀,可一考试就不会做题”。在学习过程中大家可能都有过类似体验:跟随老师思路学习时,感觉已经掌握差不多了,但当真正尝试解题或向他人讲解时,却感到难以下笔和表达。这归根结底还是对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没有真正学懂弄通。我们必须知道,遭遇此类困境正是深度学习的起点。因为此时,你必须运用已有知识去阐释新知识,而当你能够灵活运用时,即意味着你已将其融入个人知识体系,并达到了能够教授他人的水平,甚至可能创造出新的知识。
浅层学习满足于知识的输入,而深度学习则强调知识的输出。若不设法巩固所学知识,时间一长,这些知识便可能消逝,难以深刻记忆。重视获取高质量知识并深度整合新知识,通过自己的方式教授他人,是深度学习的关键。我们应尽可能地获取并亲自研究一手知识,而非仅依赖于碎片化信息来直接获取答案。通过亲自钻研,我们可以直观体验到深度理解带来的真正愉悦,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其次,应尽可能用自己的话语阐述所学知识,学完一部分知识后,应通过加工去解释和拓展,而非简单罗列要点。当我们能够举一反三、旁征博引时,便能用旧知识体系对新知识进行深度整合。最后,学会反思,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每日睡前对一天的学习进行反思和复盘,重述一下尚未完全熟练的知识,有机会可以给身旁有需要的同学讲解一遍,温故而知新。
除了学习金字塔理论,同学们可以继续了解费曼技巧、SWOT模型、时间管理四象限法则等学习提升力的方法,但请记住,唯有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切忌生搬硬套,一味贪全。
勤奋的学习可以浇出梦想之花,可以擦出星星之火,可以指引黎明之光。对于所有人而言,学习是一种持续的过程,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必须久久为功。吾辈青年当勇踏奋斗之路,勿失本心,勿忘根本,真正“放下”手机,以勤学善思之姿,以孜孜不倦之态,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成为勤学善学乐学之才!
(版面编辑:杜子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