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民俗文化研究所承办的“民俗艺术进校园”系列文化活动的第七场在张成福博士的主持下举办。青岛市著名面塑艺术家、市北区民间文艺家协会民间文艺讲师李慧琴女士为同学们讲述民俗面塑的渊源与传承,宣扬并传播优秀民俗文化。
李慧琴讲到,面塑文化主要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祭祀活动,起初在民间传统饮食方面表现明显,即“面花”和“年馍”等等。后又延伸到面灯、面人等实用观赏品的制作领域。她认为,面塑之所以得到很好的发展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可就地取材,制作材料简单、廉价,主要是糯米粉、小麦粉等常见的生活必需品;加工方式极其朴素,基本不需要添加其他原料,体现了劳动人民健康的饮食方式;面塑的制作群体相当广泛,技艺代代相传,保留了较多具有家族特色的民俗传统;面塑体现了迥异的民族风格,成品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如北方面塑相对粗犷,南方面塑则较为细腻。但是共同点是都承载着非常美好的寓意。这一点在皮影、剪纸等其他民间工艺上同样有所体现。李慧琴在展示自己优秀面塑作品的同时与同学们分享了她带面塑走出国门,迈向国际的难忘经历。
最后,李慧琴打开随身带来的制作原料分发给同学们,并亲自教授学生制作面人。制作过程中整个课堂欢欣雀跃,同学们的激动与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直到下课铃打响仍意犹未尽地欣赏着自己的面人处女作。
李慧琴 ,青岛市十大民间艺术家之一,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山东省民俗学会会员。自幼喜爱民间艺术,师从著名面塑艺术大师李芳清学习面塑,经多年的潜心研究,不懈追求创出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其面塑作品古朴而不守旧,传统而不失现代。多次在全国、省、市大赛中获奖,参加过奥运会艺术展,上海、济南、青岛等地大型艺术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