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障2025年暑期“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顺利进行,增强学生安全意识,提升自我防护与应急处理能力。7月2日,土木工程学院举行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启动仪式。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王鹏飞,学工办主任、团委书记王俊富、辅导员老师和全体团支部书记以及所有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负责人参加仪式。
王鹏飞围绕“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协同育人理念,强调以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为重要载体,推动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他要求各班团支书充分发挥基层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通过主题班会、线上动员等多样化形式,广泛宣传实践活动意义,全面摸排团队参与情况,做到精准动员、应参尽参。同时,王鹏飞特别强调社会实践安全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要求建立健全安全预案,强化安全教育,将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个环节、每位成员,为实践活动顺利开展保驾护航。

王俊富以“在实践中淬炼青春,培养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精神”为主题,阐述社会实践的重要意义。他表示,社会实践是青年学子走出校园、触摸时代脉搏的重要窗口,唯有坚持知行合一,方能将课堂所学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实际本领。通过扎根基层开展调研、志愿服务、专业实践等活动,青年不仅能够在躬身力行中锤炼综合能力,更能在服务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的过程中厚植家国情怀。谈及成果转化,王俊富表示,社会实践不应止步于活动本身,而要注重将实践中的调研数据、创新方案、典型经验进行系统梳理,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成果,反哺地方发展与学校育人工作,真正实现“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实践目标。

团委实践部负责人林发对实践工作的具体内容“划重点”,围绕实践类型、组队与报名安排等进行详细介绍。他提到,各实践团队要紧扣时代脉搏,将实践主题深度融入理论普及宣讲、爱国主义教育、中华文脉传承、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及基层服务践行等核心领域,立足专业优势,紧密结合社会实际需求,精心策划实践活动,以高质量实践项目推动青年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彰显担当作为。而在组队方面,他建议打破学科壁垒,鼓励以多元专业融合模式组建实践团队,明确队长统筹职责,并配备指导老师,通过理论赋能与实践指导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实践兼具社会意义与落地可行性。

本次“三下乡•返家乡”暑期社会实践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同学们踊跃报名,截至目前共申报国家专项9项,组织校院两级重点团队50余支,学生参与比例达40%。
此次启动仪式,系统部署了暑期社会实践的具体任务,着重强调了实践团队纪律规范,为即将开展的实践活动系紧“安全绳”、织密“防护网”。下一步,学院将开展有组织的社会实践,积极引领广大青年学生投身“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在社会课堂中深入践行“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实践宗旨,以脚步丈量祖国大地,以实干书写土木学子的青春华章。
(版面编辑:魏子越;撰稿:潘佳奉、王俊富;审核:王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