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走过了95年的奋斗历程,已有67年的执政历史,成就辉煌而卓著,执政的合法性毋庸置疑。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扎根中国大地、吸纳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独立自主实现国家发展的战略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 第一,从执政地位看,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是历史的选择和人民的选择,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法理依据。
从历史层面来看,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必然。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各个阶级都为中国的前途命运做过谋划,从洋务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一批仁人志士奔走呼号,一时轰轰烈烈,但实践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特别是西方帝国主义列强屡屡恃强凌弱、欺侮中国,人民群众俨然对资本主义心怀不满、深恶痛绝。而此时,因十月革命诞生的苏维埃俄国,发表宣言同情中国人民的历史遭遇和现实斗争。中国的先进分子则从资本主义列强侵华行径和社会主义国家友好态度的对比中,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是救国救民的鲜艳而崭新的旗帜。在历史的呼唤中,为国家和人民谋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不断深化对中国国情的认识,制定并完善民族民主革命纲领,领导人民群众经过28年的浴血奋斗,成为众望所归的执政党。
从法律层面来看,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有法律依据。早在井冈山时期,中国共产党就领导人民制定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实现了多党合作,专门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党的执政地位获得了广泛认同;随后,在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基础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应运而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获得宪法保障。
第二,从执政理念看,中国共产党主张发展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即始终以群众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大革命时期,为维护工人阶级利益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为实现农民阶级的权益发动了如火如荼的农民运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土地问题为中心,喊出了“打土豪、分田地”的时代口号,毛泽东同志明确要求党员关心群众生活,解决群众柴米油盐等切身利益问题;抗日战争时期,推出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注重发展生产,号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实行精兵简政、减轻人民负担;而在解放战争时期,果断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可以说,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以土地为中心问题,始终代表、维护人民的利益。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注重民生问题,始终着眼于实现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各项权益。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组织领导人民召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扎实开展国家工业化建设,兴修农田水利,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向现代科学进军,开展扫盲工作等,奠定了国家发展、人民福祉的物质基础、政治保障和文化条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又领导人民在时代号角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释放市场活力、完善民主制度、建设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生态文明,这一时期也成为人民群众获得实惠最多的时期、民生改善最快的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可见,在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都始终践行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
第三,从执政方式看,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阶段都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支持,使其执政基础更加稳固。
革命时期,无论在反动政权和军队围追堵截下,还是在局部执政的地区,中国共产党和军队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鱼水情深,使其社会认同感与日俱增,从而为成为执政党奠定合法性基础。建设时期,我们党面临极其艰巨的经济恢复和建设任务,坚持党政一体化,动员起千千万万的广大工人、农民与各阶层人民,不但用三年时间恢复了国民经济,而且很快就建立起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教育科学文化事业都取得丰硕成果,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的尖端科技领域成就更加骄人。改革开放新时期,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我们党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更加注重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我们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历史性成就,“靠的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的正确指引,靠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奠定的深厚基础,靠的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新时期,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使我们党的执政方式更加成熟。
第四,从执政能力看,中国共产党正确判断复杂形势,积极应对各种挑战,有效整合社会力量,执政水平和能力都大大提高。
除去革命时期局部执政外,中国共产党已有67年的全面执政历史。在执政实践中,党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和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些重大问题进行了艰辛探索,积累了成功的经验。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党紧紧围绕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着重从思想和作风、体制和机制、方式和方法、素质和本领等方面不断加强改进,有力地推动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一是在应对挑战方面,无论在革命、建设还是改革时期,都能正确判断国际、国内形势,制定出各时期、各重要历史关头或节点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推动各项事业发展。二是在国家建设方面,具备了娴熟的驾驭经济的能力,“我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跃升到第二位,社会生产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三是社会整合力有新的提高。就总揽全局而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和实施是最有力的佐证;就政治力而言,党的号召力、凝聚力更强了;就思想力来说,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已经成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识。
第五,从执政绩效看,中国共产党95年的光辉历程,在三大历史时期成就三大历史伟业。
首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28年使中华民族结束屈辱,走向崛起。众所周知,中国以历史久远和文化灿烂著称于世,“从纪元前开始,中国领导世界的技术,直到大约1600年”。但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中国失败告终。随后《南京条约》的签订,开了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人民不平等条约的先例。到1949年,中外缔结的大大小小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及各种主权的丧失,“总数大约三四百个”。中国一步步沉沦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华民族蒙受了整整109年的屈辱。屈辱的109年,也是抗争的109年。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在相继奋斗了81年没有实现结束屈辱的任务。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使中华民族重新崛起,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彻底结束了这一个多世纪的屈辱历史。
其次,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曲折发展的29年为中华民族全面振兴奠定了牢固基础。新中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全面振兴的新篇章。随着国民经济恢复和“一五”计划的顺利完成,1956年,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全面确立。这一深刻而伟大的变革,构成了20世纪中国继辛亥革命之后的又一历史性巨变。在此后20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中,虽然有曲折,但到1978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624亿元,是1952年国内生产总值810亿元的4.4倍还多。
再次,改革开放38年则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中华民族的振兴。我们党的执政成就举世瞩目、世界公认。就生产力而言,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启动了一大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建设起一批高水平国家科学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培育壮大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持续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使生产力水平空前提高。就综合国力而言,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达67.7万亿元,粮食12年连续增产,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载人深潜、超级计算机、高速铁路等实现重大突破。就人民生活而言,城乡就业持续扩大,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家庭财产稳定增加,衣食住行用明显改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农村扶贫标准大幅提升,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这样的执政绩效,必然赢得最广大人民的拥护、信赖和支持,党的执政基础也会更加牢固。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靠90多年艰辛奋斗中形成的执政理念、执政方式、执政能力和执政绩效赢得的。无产阶级政党夺取政权不易,执掌好政权尤其是长期执掌好政权更加不易。我们还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始终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全面从严治党,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着力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着力增强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能力,不断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向前进。这也是我们从庆祝建党95周年中所得到的重要启示。